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top




:::

新聞及活動訊息

:::
2018-05-02

伊甸「雷傷大使」浴火重生 佈雷區上重建家園

  數十年來,伊甸基金會為身障者的權利發聲,亦延伸至國際反地雷議題。2006年,伊甸成功推動「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之立法後,在2013年6月10日,國防部方正式公告金門地區完成排雷行動,讓當地居民不必再因擔心誤觸地雷,而戰戰惶惶地生活。然而,5年後的今日,戰火仍在世界各處持續延燒,誤觸地雷的無辜平民百姓們,他們的重建工作更是伊甸所重視的議題。

 

今(2)日國際反地雷組織亞太區共11國代表及4名雷傷大使協同伊甸基金會召開反雷工作坊開幕記者會,深度交流經驗。

今(2)日國際反地雷組織亞太區共11國代表及4名雷傷大使協同伊甸基金會召開反雷工作坊開幕記者會,深度交流經驗。

 

  台灣在國際間排雷、反雷成績有目共睹,因此伊甸基金會將於今(2)、明(3)兩日,邀請亞太區11個國家的反地雷組織代表與4名「雷傷大使」,參與「2018亞洲反地雷工作平台暨雷傷大使培力工作坊」,期待透過深度的意見交流,加強連結亞太區的平台、資源,另外也希望雷傷大使歸國後,能進一步將所學帶給其他雷傷者們,藉由彼此之力重建烽煙之上的身心與家園。伊甸亦於今日舉辦開幕記者會,現場更邀請越南雷傷大使阮文榮(Nguyen Van Vinh)分享自身經驗,期許喚醒大眾的和平意識,也盼望藉此鼓勵與自己一樣,因戰爭而折翼的人們。

 

  今年30歲的越南雷傷大使阮文榮(Nguyen Van Vinh)原先只是一個平凡的農夫,5年前在田裡挖花生的時候,誤觸戰事遺留下來的地雷,右手臂因此被炸斷了。自從受傷以後,他開始變得自卑,也不願走出家門,甚至一度想要了斷生命。後來,在家人及人道組織的鼓勵之下,才漸漸願意走出家門,更在2015年來到台灣,參與伊甸主辦的《不要戰爭垃圾  只要希望之花》反地雷影像展,現身說法,讓民眾更加認識此議題的重要性。

 

伊甸越南雷傷大使阮文榮來到現場與各國代表分享自身重建經歷。

伊甸越南雷傷大使阮文榮來到現場與各國代表分享自身重建經歷。

 

  「這次我來到台灣,是以『雷傷大使』的身份到來,非常感謝伊甸過去的幫助,讓我能夠跟10幾個國家的生命鬥士交流彼此的經驗,並帶回去,告訴其他農夫與孩子,防治地雷傷害的方法,與反雷行動的重要!」阮文榮表示,自己在被地雷炸傷以後,曾度過一段非常難熬的重建期,但如今他在接受當地政府的培訓後,不只習得了農作技術,更經營了一座農場。在前年來台後,他將更多的地雷、反雷的知識帶給當地農夫、孩子,讓他們能夠免於在務農時遭受雷傷;他同時在當地與掃雷組織MAG一同進行反雷講座,勇敢談論自身經驗,幫助更多因誤觸地雷而受傷的人們。他深知那些戰爭所遺留下來的隱性危險因子,將對世界造成長期的傷害,也明白若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幫助到太多的傷者。因此在這次活動中,不僅和與會者交流經驗,更接受了多媒體簡介、情境模擬等課程訓練,期待將更多所學帶給其他雷傷者們,藉由彼此之力重建身心與家園。

 

會議中,各國反雷代表與雷傷大使將返雷拼圖拼上,象徵反雷行動的串連。

會議中,各國反雷代表與雷傷大使將返雷拼圖拼上,象徵反雷行動的串連。

 

  伊甸基金會國際發展處處長吳淑芬表示,多年來伊甸除了提供輔具等資源至海外,更陸續邀請雷傷青年來台,期待透過經驗交流,讓大眾明白,戰爭雖然只停留於人們的想像,但雷傷者的經驗卻如此真實,喚醒國際和平意識刻不容緩;在雷傷青年返國後,伊甸也與當地職業重建機構、人道組織合作,協助他們利用自身知識、技能,重建家園,此次伊甸邀請亞洲區的4名「雷傷大使」即是在深度交流後,願意盡力協助家園重建的青年。在2天的工作坊結束後,他們也會前進文化大學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進行校園宣廣,希望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讓學子能更深刻地認識地雷議題;伊甸也與東南亞書店「燦爛時光」合作,於 05/05 (六)舉行座談會,歡迎各界踴躍報名;此外,4名雷傷大使亦將參訪故宮博物院以及台北101,期待能更認識台北,體驗台灣在無障礙生活環境上的用心。

 

會後,四名雷傷大使即刻參加伊甸所安排的課程,期待將習得的知識帶回國內,重建彼此家園。

會後,四名雷傷大使即刻參加伊甸所安排的課程,期待將習得的知識帶回國內,重建彼此家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