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top




:::

服務緣起

在台灣,超過20萬個家庭失能的學童,缺乏適當的照顧與陪伴,甚至連三餐溫飽都成為困難。當孩子在家無法得到適當管教,喪失對家庭的信任感與歸屬感,其行為與性格就容易被雜亂的環境吞噬,造成自我否定,甚至開始逃學、逃家,成為社會的不定時炸彈。

伊甸基金會看見這些孩子無論在教育、營養健康、或是課後照顧等的問題,自2006年起,伊甸仿效象群的生態習性,在孩子受傷時緊緊守護,啟動弱勢社區「象圈工程計畫」。

秉持「找對的人,做對的事」的精神,象圈工程計畫與在地學校與社區力量合作,推動「快樂早餐」、「課後照顧」以及「多元才藝」服務,補足家庭教養、照顧的不足,提供孩子們擁有一座安全、溫暖的避風港,幫助他們擁有品格教育、自信提升、課業學習、才藝課程、早餐營養的機會!
 

服務內容

服務內容

6-18歲弱勢兒少服務內容有,弱勢兒少個案管理、到宅故事志工。另外與社區共同合作象圈工程計畫內容有,1.課後照顧服務、2.營養健康補助、3.品格教育、4.多元才藝課程學習。
 

個案故事

個案故事

青草地課輔班位於苗栗市中心,是典型青壯人口外移,家庭結構較不完整,多數家長忙於工作養家,使得親子關係薄弱,忽略陪伴與教養問題,連帶影響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與學習。而偏鄉地區在有限的資源,教育要回歸家庭更是加倍艱辛,孩子們除了失去生活品質,也拉大與其他孩子在學習上的差異。

 

因看見社區有許多孩子下課後在外游蕩,心疼他們的未來,於是青草地課輔班成立,希望主動為每一位有需要幫助的孩子們進行課後輔導,為孩子們打造一座學習避風港!

【重新走回 人生軌道】

 

玲玲是由警察介紹到教會課輔班,當時她休學一年,逃家在外。

 

奶奶是主要照顧者,但奶奶時常言語霸凌她。父親再婚,但繼母時常打她,因此與父親關係相當不好,再加上奶奶言語攻擊,使她時常逃家。

 

玲玲來到教會課輔班後,老師們在了解狀況後就一直陪伴她,伊甸同時也安排諮商師與她協談,慢慢地她跟家人的關係才慢慢改善。此外,玲玲也開始願意讀書,也有了想要考大學心理系的目標,希望自己未來能夠幫助跟自己過往一樣受傷、痛苦的青少年。

 

在課輔班裡的每個孩子,都有一段故事,他們需要被擁抱及關懷,即使是小小的改變,都是一個可以扭轉孩子人生的機會。象圈工程合作據點中的大象們,看見弱勢家庭中每個孩子的潛力,而伊甸希望幫助據點中的所有大象們,依據他們所提出「因地制宜」的服務內容給予支持,並結合地方資源,讓社區彼此協助,減輕失能家庭的負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