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top




:::

新聞及活動訊息

:::
2024-11-15

2024年亞洲公益指數 世代斷層、信任不足為兩大挑戰

  2024 年亞洲公益指數(Doing Good Index, DGI)調查結果揭曉,台灣第四度蟬聯「表現最佳」(Doing Well),與新加坡同為亞洲首段班,在監管機制、財稅政策、生態系統、採購程序四大評估面向上,超越日韓港中及東南亞、南亞等其他十餘國。

 

 

6日舉辦2024 亞洲公益指數調查成果發佈與世代對話論壇

6日舉辦2024 亞洲公益指數調查成果發佈與世代對話論壇

 

 

  儘管台灣是出了名的樂善好施,社會服務組織依舊面臨世代斷層和信任不足的嚴峻挑戰。同時,來自憂慮底層的憤怒,有愈來愈多人投入各種社會行動,為的是努力開啟更多對話,設法趨近理想中的公民社會。
    

 

  為此,伊甸基金會、台灣非營利事業經營管理協會,以及政治大學永續創新民主研究中心,於6日共同舉辦「誰在乎公民社會?」-2024 亞洲公益指數調查成果發佈與世代對話論壇,邀請不同世代、多元領域的講者,匯聚各方智慧與見解,共同探究台灣公益領域現況及發展。

 

 

在DGI報告中,顯現新世代退縮、信任滑坡的現象

在DGI報告中,發現近年有新世代退縮、信任滑坡的現象

 


  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大中華地區研究與諮詢總監江安琪指出,台灣在2024亞洲公益指數報告中,非營利組織、公益事業在募款與人才吸引上,面臨著極大考驗,逐漸顯現「新世代退縮」與「信任滑坡」的現象,連帶衝擊社會影響力與ESG永續發展。而面對數位時代,在資金、技術上如何有效投資,也將成為組織發展的關鍵挑戰。

 


  對於公益領域如何回應數據時代,走向循證治理,台灣大學政治系劉康慧教授則耙梳國際各項公益指標研究結果,表示台灣整體公益水準在亞洲、甚至全球均屬優異,因此鼓勵非營利組織多多參與調查,攜手累積相關資料,助益國際對台灣公益發展的實質認識。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公司執行長蔡鴻賢也提醒,根據台灣消費者永續消費趨勢,銀髮族的永續行動已明顯增加,但年輕世代較偏好「被動行為」。政治大學企管系副教授、伊甸基金會黃秉德董事進一步分析,非營利組織策略發展需要重視銀髮族的合作參與,以及社會服務的自動化投資,因為科技應用可以促進助人專業的進步,也是增強社會信任的重要基礎。

 

 

在世代對話的主題中,探討公民團體如何面對社會快速變遷

在世代對話的主題中,探討公民團體如何面對社會快速變遷

 

 

  在世代對話的主題下,g0v零時政府揪團松決策委員侯宜秀律師、台灣社福總盟孫一信秘書長,以及社會事業發展協會陳淑蘭秘書長,分享在各自經驗中,公益社群團體如何面對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不同世代的工作夥伴、服務使用者的差異。陳淑蘭提到,台灣將近一半的勞動力是45歲以上的民眾貢獻,換句話說,也有一半的勞動力是45歲以下的年輕人;世代的不同,要重新探索新的可能與互動方式,期盼組織內外,都能對NGO工作能有更多想像及空間,更要「相信」年輕世代能帶領台灣公民社會迎向新氣象。 

 

 

歌手巴奈帶領與會者共舞

歌手巴奈帶領與會者共舞

 

 

  論壇壓軸,是以個人成為公民之路的反思與掙扎為題,由中研院客座研究員陳健民、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巫彥德、臺灣領導未來協會經理呂宥聖、國際NGO工作者褚士瑩,與原住民創作歌手巴奈,分別以20分鐘短講、演唱,談自身從個人身分,走到社會成為公民的過程。盼觸動與會者共同思考,在社會議題上,如何思辨、堅持、溝通,最後匯聚成一股強大的能量,以實踐信念正義。

 

 

歌手巴奈透過音樂創作,訴說自身關注的社會議題

歌手巴奈透過音樂創作,訴說自身關注的社會議題

 

 

  伊甸基金會董事長陳宇昭表示,伊甸很榮幸能參與執行亞洲公益指數在台灣的調查工作,感謝幫忙回卷的NPO夥伴,與提供見解的專家學者。伊甸成立邁向43年,一路以來和台灣社會緊密相關,而未來要如何強化社會的信任、網羅年輕世代人才,是每個組織持續努力的方向。相信此次論壇,能激發更多靈感,成為推動公民社會的一股重要力量。
 

 

伊甸基金會董事長陳宇昭,盼集結眾人之力,推動成熟的公民社會

伊甸基金會董事長陳宇昭,盼集結眾人之力,推動成熟的公民社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