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top




:::

新聞及活動訊息

:::
2020-12-01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五周年 傾聽一萬通來電心聲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不只是治病,更要過日子」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成立五周年,立法委員王婉諭力挺專線二大訴求,一、陪伴精障家庭你我一起,二、使用服務不應受限資格。此外,專線家屬志工還以行動劇呈現這五年來專線所觀察到的照顧者三大困境,不敢求助、不會求助與求助無門;更有家屬志工李媽媽(化名)現身分享自己從孩子發病之初的自責無助,轉而陪伴鼓勵同在一條船上的來電家屬們一起找出路的心路歷程。
 

專線志工透過行動劇呈現五年來所觀察到照顧者的三大困境

專線志工透過行動劇呈現五年來所觀察到照顧者的三大困境

 

       因為刻板印象,精障當事人一直受到許多社會輿論的壓力,連帶家屬也面臨許多怪罪與指責。2015年伊甸基金會為了和精神疾病照顧者們一起面對龐大的照顧壓力及困境,與幾位資深家屬共同籌辦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以家人陪伴家人、照顧者接聽照顧者的同儕支持核心理念,秉持「專線的存在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更是為了讓家屬活得更好」的價值,真誠地面對來自全台各地的每一通電話。五年來,專線陪伴約一萬人次的來電者,走過生命的片刻。

 

立法委員王婉諭盼除醫療資源外,給予精障者及其照顧者足夠的支持,共同走過生命低谷

立法委員王婉諭盼除醫療資源外,給予精障者及其照顧者足夠的支持,共同走過生命低谷

 

       根據專線的統計資料,初次來電者有一半以上是雙北地區,來電者約3成為父母、2成多為手足、2成多為子女,尋求資源的照顧者身分相當多元。而來電者所照顧的精障者中,尚未確診或不清楚診斷的人數佔來電的三分之一,顯示無機會進到醫療系統之家庭實佔相當大的比例。而剩餘之來電,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精障者穩定服藥與回診,在這些已有醫療與藥物協助的家庭中,約4成4的家屬反應與疾病當事人相處困難,而這樣的困難實需有肉搏照顧知識的同儕提供經驗的分享,以及更主動積極的服務介入,像是入家工作者的協助,或是不同復健單位的設立,才能減緩家庭的壓力與衝突。

 

身為精障者家屬,也是專線志工的李媽媽分享自身從低谷走過的心路歷程

身為精障者家屬,也是專線志工的李媽媽分享自身從低谷走過的心路歷程

 

       是專線接線志工,也是精障者家屬的李媽媽分享,孩子初發病時,自己心裏苦不堪言,難以向外人啟齒,也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傾訴,只能責怪自己都是自己的錯,終日在家以淚洗面。幸好,一年多後輾轉得知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即便不能馬上解決家中的問題,但起碼有人懂且願意傾聽自己的心情與痛苦。而後專線招募照顧者接線志工,李媽媽經過培訓後正式接線,這才覺得自己人生漸漸有了盼望,也不再獨行。擔任志工兩年多來,李媽媽用心傾聽、陪伴來電者,特別遇到來電者是父母親時,她感同身受,了解他們心中摻雜著許多自責與愧疚,也彼此鼓勵好好吃飯、睡覺、照顧自己,才能有力氣,一起找到未來的路。

 

伊甸提出兩大訴求,籲給予精障家庭足夠支持與服務不應受限資格

伊甸提出兩大訴求,籲給予精障家庭足夠支持與服務不應受限資格

 

       伊甸活泉之家主任廖福源表示,這五年來,即使做了很多努力,仍舊看見很多需要,在當下專線志工能陪伴的,終究只有電話那頭的人,只有對方能動,才能共同試著找到下一步出路。而當困難超過照顧者個人或家庭能量可以承擔時,專線很重要,但家屬需要的不只是專線的支持與諮詢。然而,當台灣人均精神健康預算僅0.75美元,預算不到WHO會員國中位數的三分之一時,又該如何承接這些需要呢?伊甸藉此機會提出兩大訴求:一是期待能建構一個友善的鄰里、學校、職場等,讓精障家庭在社區中獲得支持;二則是去汙名,讓不同心理健康狀態的人,都能依其需求,選擇適合的幫助與服務。期待政府能投注更多資源支持、關注個人精神健康,也呼籲社會大眾站出來一同發聲。

 

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五周年,傾聽一萬通來電的心聲

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五周年,傾聽一萬通來電的心聲

 

       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提供疾病相關知識、社會福利資源連結、照顧者課程與講座、照顧者支持與培力團體、照顧者的政策與權利倡導,服務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點30分至8點30分,歡迎有需求的家人朋友們來電諮詢,專線電話:(02)2230-88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