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top




:::
【家長陪伴 早療有愛】
下一頁

懷胎九月,孩子們在父母殷殷期盼下呱呱墜地。怎料,我的孩子怎麼跟別的孩子有點不一樣呢?慢飛天使在展翅之前尤其需要家長加倍的呵護,過程雖然辛苦,卻擴大了人生成長的度量。除了家人的照護,加上一路上專業人士的陪伴,伊甸基金會全台各地的早療中心與家有發展遲緩兒的家庭一起成長。每一滴的進步都是我們的喜悅與鼓 舞。在大家的努力下,期盼慢飛天使有一天能趕上成長的腳步。

 

文│朱聖恩 

 

德德出生時未通過新生兒聽力檢查,雙耳皆有聽力障礙。家人雖難過,但很快地振作精神,蒐集訊息,積極安排接受早療及相關手術。

 

聽損兒囿於聽力障礙,往往有構音不佳的狀況,德德4歲時進入伊甸鳳山早療中心日托班就讀,經過長時間的反覆練習,再加上教保老師的耐心教導、同儕相互學習、外婆勤於協助在家課題等,不論在認知能力、口語表達和人際互動上都有明顯的進步。原本話不多的德德,現在跟同學們打成一片,也能用簡單的語詞表達自己的想法。「阿嬤!」一句再普通不過的呼喚,聽在德德外婆的耳中,心裡滿是感激。

 

小語有一雙靈動的大眼睛,但是跟他對話,他總是發出「咦咦啊啊」的聲音缺乏詞彙。聊起孩子的報到,當時胎兒腸扭轉,媽媽緊急剖腹產,「我一生完,孩子就施行手術。」

 

出生時只有1,000公克,小小的身軀插滿了儀器,保溫箱一住就是一年。返家後仍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家裡醫院兩頭跑。拔掉鼻胃管後,光是訓練喝奶吞嚥就耗盡媽媽心思,加上還有三個姊姊要照顧,睡眠不足成了媽媽的常態。

 

雖然辛苦,爸媽輪流照顧,合作無間。無悔傾全力付出,認為事情遇到了,就是去面對。

 

小語因過去插呼吸管傷到聲帶,只會發音,沒有詞彙。經由語言治療師介入,小語在學習下,開始發出「爸爸、媽媽」的稱謂,雖然構音不是那麼正確,卻令媽媽開心不已。另一位親友抱著出生幾個月的齊齊,感到懷裡的小嬰兒全身軟趴趴。歷經種種檢查,縱使各大醫院的醫師、治療師都要齊齊媽放心,為娘的直覺,總覺得不安。直到遇到一位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的治療師,一眼看出:「妳的孩子肌肉張力低。」

為及時把握兒子的黃金療育時期,媽媽將負面的念頭一轉,積極展開了馬不停蹄的早療之路。

 

除了伊甸婦幼家園日間托育所提供的個別化服務計畫,媽媽也積極加入許多家長群組、幫齊齊找居家治療師、參與多元的輔療活動。

 

因為有了齊齊,才有機會遇到許多貴人、才發現世界如此寬廣、才發現自己驚 人的潛能與正向。

 

慢飛天使不僅受家人及專業團隊的呵護,更藉著他們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散放溫暖的愛。期待有一天,慢飛天使能趕上成長的腳步。

下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