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top




:::
【陪伴長輩 關懷有愛】
下一頁

歲月不分貧富貴賤,在每個人身上刻劃痕跡。隨著身體機能退化,負面感受油然而生,讓許多長輩自認不中用,陷入愁苦情緒無法自拔,導致惡性循環。身體上的照顧固然重要,然而再多的藥物、復健,都比不上「陪伴」和「關懷」來得有療效。

 

在台灣各個角落,有一群人正努力透過不同的創意活動,幫助長輩延緩老化、失智進程,讓老後人生重見光明。

 

文|林佳勳

 

內文:2018年台灣已是高齡社會,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長輩老有所終,過有尊嚴的老後生活,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在台灣各個角落,有一群人正努力透過不同的創意活動,幫助長輩延緩老化、失智進程,讓老後人生重見光明。

 

伊甸基金會鶯歌大湖公共托老中心業務主管吳耀綺,在中心內推廣一周一次的「快樂餐自己煮」活動,讓失智長輩嘗試動手備餐、煮食,破除傳統輔療課程框架,將內容直接落實在服務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中,以收「減法照顧」之成效。

 

而伊甸在石牌長期經營長者健康促進課程,邀請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共同創辦人小麟老師教導長輩使用智慧型手機,藉著手機拓展視野、增加人際互動,鼓勵長輩走出家門,過有品質的退休生活。

 

年僅22歲的林詩涵從小自學捏麵,熱愛這門傳統技藝的她,發揮長才為失智長輩設計好吃又好玩的捏麵活動教案,讓他們透過動手、動腦延緩退化進程。而黃暐筑為協助失智症患者抒發心境,運用戲劇方式帶領大家,透過扮演找回正向的情緒,將他們無限放大的苦楚一一收回,並獲得短暫釋放。

 

不論透過何種方式,「陪伴」和「關懷」都是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透過真誠的互動與交流,長輩們笑逐顏開,不再陷入負面思考自我封閉,樂於回歸社會,走上多采多姿的樂齡之路。

下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