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top




:::
【12月號】
下一頁

(圖說:孤單,伴隨著老化而來,是最深沉也最可怕的一種感受。)

(圖說:孤單,伴隨著老化而來,是最深沉也最可怕的一種感受。)

斑駁、寂靜的老房子,也曾生氣蓬勃、滿溢歡笑。

在社會結構的改變下,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統計,獨老人口於今年已然攀升到45,210人。

其中不少人並非自願性選擇獨居,在無可奈何下忍受著「老」帶來的不適,面對身心的雙重煎熬,何其孤單。

無論是住在都市、偏鄉抑或離島,孤獨的感受都是一樣的。那麼事前可以做哪些準備,才能確保自己在走過人生的大風大浪後,最終不被孤獨所打敗呢?

 

文│郭依瑄

當歲月步入晚年,害怕孤單寂寞湧上心頭嗎?如何排解寂寞難耐,充實老後生活與社區產生連結是個十分好的方法,老人家有了旁人的陪伴,就能減少日常生活中無奈的牽絆。當心情放輕鬆,人有精神了,不再時時關注於「老」所帶來的苦痛,就能聚焦懷中擁有的美好。

 

老後陪伴  獨老不孤單

住在復興鄉泰雅部落的寶金阿嬤,就是一例。

高齡88歲的她,在失去人生的摯愛後,總是獨自一人看著老伴的照片默默啜泣,但幸好,每天她總有與女兒、鄰居、伊甸居服員有聊不完的天。

 

農家人的樂天知命、開朗無比的個性,通通在寶金阿嬤身上找尋的到。

她不但勇敢面對身體的老化,還時常陪同親朋好友參加許多活動,例如:「老人健康安全講座」、伊甸舉辦的中秋節烤肉活動等等。

即使身處偏鄉,但生活過得十分平安、心靈富足。

 

而住在南投中寮鄉的逢陽爺爺,已經74歲,他在當完兵後雙眼逐漸失去視力,因一生未娶,便與哥哥相依為命。在逢陽爺爺開刀的那段日子裡,都是哥哥在旁邊悉心照料,若要就醫,兩人便得先坐客運到台中市,換車到新竹後再由姪子開車接送到醫院,可見偏鄉就醫舟車勞頓,極為不易。但即便如此,哥哥總是相伴左右,從不曾缺席。

 

而有人相伴左右的溫暖,在哥哥過世後便終止了。成了獨居老人的逢陽爺爺,除了要抵禦對哥哥的無盡思念,還得一邊想辦法打點好一切生活起居。看似簡單的事情,對上了年紀、眼睛看不到的逢陽爺爺何其容易?

 

幸好,來到了伊甸,嘆息慢慢轉化成有人陪伴的歡笑,即使他依舊時常想起哥哥,但身旁有了人陪,環繞在逢陽爺爺身邊的不再只有的無聲的寂靜,而是有人可以傾訴的溫暖感受。

 

有人陪伴的好處不只如此,伊甸幫助逢陽爺爺連結長照資源,除了來日照機構之外,伊甸也幫助他連結長照資源,申請居家服務。多了好幾個人的幫助,現在逢陽爺爺生活上的問題解決了,就醫也不必擔心了。

 

社區連結 生活充實

除了台灣本島偏鄉,離島的長輩因著青年人口外移,兒女返家路程更加遙遠,以至於他們也同樣面臨著孤獨老去、無人照應的窘境。在澎湖頤福式長照機構接受服務的金璧爺爺、玉全爺爺也同樣因為接受了伊甸的服務,擺脫了孤獨。

 

82歲的金璧爺爺有四位兒子,皆因工作離開了澎湖,雖然兒子假日會回家探望,但在寂靜的平日,他特別想念已過世的老伴,總是整夜胡思亂想難以入睡,尚有自理能力的他,依舊抵抗不了孤獨,總盼著假日兒子回家探望。

 

後來輾轉來到伊甸,不到一個多月的時間,兒子即欣慰地發現:「噢!爸,你最近卡肥喔!」說到這裡,金璧爺爺開心地展示他那微凸的小肚子說:「老了沒什麼目標,主要是每天要過得開心最重要!像來到了這裡,活動百百款,每一樣都好玩、趣味,心情輕鬆了,回去天天都睡得很甜。」

 

社工蘇煌琪說道:「金璧爺爺很活潑開朗,有時候會協助我們擺放餐盤,還會協助其他比較不方便的長輩。」笑的如此開懷的金璧爺爺,不只在這裡獲得了陪伴,也找到了貢獻自我價值的地方。

 

而另一位玉全爺爺已經90歲高齡,行動不便的他需要拿著輔具,但對於每天早上得早操,他總是盡力做到位。曾獨居10年之久的他有著高血壓,某次在家裡跌倒,蘇煌琪因為難以放心,便驅車前往他家探視,這件體貼的小動作讓玉全爺爺至今感念不已。

 

而現在,玉全爺爺的兒子已經搬回來與他同住,但他沒有因此離開伊甸,反而與以前一樣認真的參與活動,看著玉全爺爺開心地與大家玩著充氣排球的模樣,臉上的表情令人感到欣慰。

 

預習老後 提早準備

面對「老」我們總要看見父母頭髮斑白,才開始手足無措,慢慢有了盤算與規劃。迎接高齡社會與面對社會結構的改變,以往大家庭式的老後生活已非常少見,步入老年都應該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

 

獨居不等於孤獨,借助社會資源與社區產生連結,替老後生活做好規劃,並樂觀積極地面對,就能活出燦爛晚年。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8.12月號

下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