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top




:::

新聞及活動訊息

:::
2022-12-09
三度蟬聯亞洲公益指數「表現最佳」 台灣社會服務組織人才成最大隱憂

  為瞭解並促進亞洲及台灣的公益進程,伊甸與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社福總盟以及政大NPO-EMBA平台,於8日共同舉辦「誰嚮往公民社會?亞洲公益指數發佈暨世代對話」論壇。論壇邀請到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CAPS研究總監Dr. Annelotte Walsh分享「2022年亞洲公益指數」,以及台灣社會服務組織之現況觀察。第二部分世代對話論壇,由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劉安婷、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分享前瞻組織如何打破框架,發展共好的人才培育計畫。

 

 

伊甸8日舉辦亞洲公益指數發佈暨世代對話論壇 共同探討人才解方

 

 

  2022年亞洲公益指數(Doing Good Index, DGI)共17個亞洲經濟體、2239間社會服務組織,以及126位行業專家接受訪談及調查。Dr. Annelotte分享,新冠疫情加劇人們的收入差距及社會不平等,投放社會服務組織的資金持續下降,亞洲正面臨全球嚴峻的疫後貧窮問題,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封鎖、經濟限縮,都對社會服務組織帶來許多挑戰;根據調查,社會組織最迫切的需求包含更多資金支持、支持數位化和數位素養,以及建立合作關係。

 

 

  而DGI調查結果指出,台灣三度蟬聯「表現最佳」指標,無論是在監管機制、稅務及財務政策、生態系統、採購程序四大面向,台灣與新加坡同為亞洲地區首段班,領先日韓港中及東南亞、南亞等其他十餘國。然而,台灣社會雖對公益樂善好施,但調查中能看見受訪團體對「人才」的擔憂,無論是招募、升級或留任,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解決社會需求,使推動人力資源的質與量穩定提升,無疑是社會共同的課題。

 

 

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研究總監Dr. Annelotte Walsh分享「2022年亞洲公益指數」

 

 

  「很多人認為非政府組織沒有資源,就沒有選擇人才的權利,但其實相反的,更要尋找合適的人才加入,才能讓投資最大化,對組織才有正向的幫助。」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劉安婷以「跨域」、「世代」及「韌性」三面向分享TFT的人才經驗。劉安婷表示,跨域非追求鼯鼠技窮,而是在專業深耕下,涉獵橫向領域,讓每個個人都能有更多元的發揮;而不同世代下,工作的彈性、生活的平衡、職場的可能性都是成為吸引人才加入NPO的差異價值。劉安婷認為,組織對於人才的態度,就像是下水道工程,關鍵在於治理階層是否有視野和能力去做投資,並在運作過程以終為始來思考,回應組織不同階段的需求。

 

 

  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依瑩分享自身在不同組織中,導入教練文化的經驗。林依瑩說,最一開始是企業支持弘道基金會聘請企業教練,使她受惠良多,也因此開展自己對人才管理的思維及作法。「從一個人的武林,到一群人的舞台」,林依瑩多次將企業教練導入團隊,許多工作夥伴林依瑩鼓勵下成功創業、轉型,從不同的身分、角度,持續投入長照或社會創新,創造深遠的影響價值。

 

 

眾多講者分享自身組織人才經營,與現場民眾相互交流各自經驗

 

 

  論壇最後,社會事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陳淑蘭、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孫一信,以及公益責信協會創辦人余孟勳也針對台灣非營利組織目前薪資競爭力不足、人才流失、工作價值等分享與回饋。人才是社會服務組織在治理上應通盤思考,以及針對未來發展進行盤點,調整組織與員工之間的關係,讓人才有更多發揮空間。


 

 

TOP